会员您好,中国雕塑学会欢迎您!  [登陆]
会员官网 MEMBER ZONE
王立富wanglifu
http://wanglifu.csin.org.cn
我的文章My Publications
《温暖的泥巴》
王立富
温暖的泥巴
龚静染
泥巴在雕塑家的手中可能是绽放的花朵、永恒的微笑,也可能是瞬间的火焰、逗留的时光,泥巴里有深藏不言的奥秘。但在这里,我要说的是雕塑家王立富,他给人的印象就像一块温暖的泥巴。为什么这样讲呢?第一是他的为人,两个字:朴实。第二是他的雕塑作品,也是两个字:温暖。所以,这样的联想便很自然,朴实而温暖,包含人性又富于美学。
立富从小生活在农村,对泥巴有种天然的亲近,这种亲近是得天独厚的,所以,当他每天对着泥巴的时候,总是会用那种最真实、深情的话语去与之倾诉。他的雕塑作品中多以民俗为主,具有深厚的生活底蕴,透着一种泥土的温热,艺术品质和造型语言都有一种沉甸甸的东西,创作出了不少生动、质朴、具有东方神韵的雕塑形象,值得人们去观赏和思考。
立富是我的小学同学,从小一起长大,我不知道他是否天生就有一双灵性的手,但我知道他是一个勤奋的人,他的作品就是一个个磨砺的证明。雕塑就是对一份特殊劳动的呈现,罗丹说过,雕塑家的工作就是每天早上起来跟劳动说话。是的,他们的工作就是寂寞、辛劳、夜以继日,但要成为了一个优秀的雕塑家,必然要经历一个煎熬和蜕变的过程。
王立富搞雕塑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时间,近年来佳作不断,但其间走过的曲折艰辛并不为外人知道。每次到五通桥,我都要去他那里坐坐,主要是去看看他如何把一块块泥巴变得温暖起来。但实际的情况是这样的,在他的工作室里堆积着各种各样的雕塑物件、半成品、小样以及废弃的作品,它们无声无息都堆放在那里,直到落满尘埃,只有极为少数的作品从中间灿烂而出,而这就是一个雕塑家真实的状况。所以,要理解一个雕塑家,就应该到他的工作室去看看,而不是只到展览馆去看他那几件光鲜的展品,他大量的心血可能都花在了那些凌乱、半途而废、但却不乏奇思异想的泥巴上了。我常常就想,在艺术面前,王立富除了不断的劳动,不断的守候之外,别无他路,当然,这是艺术家的朝圣之路,也是走进艺术圣殿的必由之路。
立富是个有才华的雕塑家,以他的《致青春》为例,可以看出他是如何在生动的演绎中展现才华的。《致青春》是个时髦主题,但要在雕塑中将时髦表达好并不容易,特别是人物雕塑,常常会因为拘泥于时尚元素而落入俗套。王立富《致青春》的主体形象是一个时尚的青年,整体表情充满了种桀骜不驯,但这种表情不是通过脸部去刻画的,而是只用了一根长长的围巾和小帽子夸大了这种效果。其实,整个雕塑的巧妙也在这里,他用了一种举重若轻的方式,精确传递了时代性,对青春视觉的捕捉非常到位。在作品中,这往往就是灵光一闪的东西,我想这就是雕塑家才华的体现,才华让艺术摇曳生姿。
但作为一个有梦想的雕塑家,光有才华是不够的,还应该有开阔的文化视野和坚定的艺术信念,王立富的民俗系列雕塑就展露了这样的胸怀。他的作品中,在对雕塑对象的寻找、定位、表现上,走的是一条传统雕塑结合现代艺术的路子,人物雕塑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夸张,每一个人物都有他对生活的领悟和对人生的品味。如在他的作品《老汉的幸福》、《胖媳妇》、《打弹弓》、《三羊开泰》等中,总能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泥土气息,也总能体会到一种孜孜以求的艺术精神。而后一点反映在扎实的功底和精细的雕刻上,作品魅力的诞生或许就源于此,古人说“吟安一个字,拈断数茎须”,在雕塑创作也是一样。为了产生最佳的表现力,一根烟杆、一颗纽扣、甚至衣服上的几条纹饰,王立富会在每一个细节上千锤百炼,然后让它们活起来,我相信这是他的认真和虔诚使然。
根入深土,方得枝茂叶繁。立富一直很关注年画、剪纸、吉祥图案等民间艺术,又到乐山麻浩崖墓博物馆去观摩汉俑,并大量临摹,通过长时间的学习、揣摩、融合,手下的人物才慢慢成形。一个完美的雕塑形象需要长时间的酝酿,从草图、小样、定型,再在反复修改中成为一件艺术品,这需要调动创作者的所有经验和智慧。说到这,有件事情让我很感动,这两年我看到他居然也写起了诗,跨界体验,有滋有味。其实,诗性也是雕塑的一种内涵,为了给创作赋予一些文学的色彩,他下的是诗外的功夫。
最近几年来,王立富的创作又有不少变化,他开始做陶塑、铜雕,路子不断拓宽,特别是他在对材质的关注上又为自己打开了一扇窗,大概是艺术家总是充满了好奇心,温暖的泥巴需要奇思妙想。不仅如此,立富还一直在关注家乡深厚的传统文化,并将之融入到创作之中,比如他就在一直在关注和思考当地的西坝古窑和盐井文化,沉潜其间,乐此不疲,这也是我们常常谈论的话题。在他的作品中始终有一种隐秘的乡土情怀在后面,作为精神底色,也与他的取材向度有很大的关联:如何找到现代与传统的时空对接,如何从民间艺术中汲取更丰富的营养?我希望也相信,有一天他的雕塑能够为那座城市代言。
总的来说,立富目前的雕塑作品主要以人物为主,从风格上他比较讲究浑厚、均衡,有汉唐遗韵;文化上他比较取向于和谐、喜悦,有大和充盈的气息,与中国传统乐感文化遥相呼应,而随着他的创作思路的不断创新,作品渐有泱泱之象。艺术反映的是我们与这个世界的关系,立富的雕塑作品就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样一种亲密和暖意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6年7月21日 成都      (龚静染 :著名作家、诗人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页数: 共 1/1 页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
上一篇<<< 《艺术观点》 下一篇>>> 没有了哦
中国雕塑学会版权所有